新闻中心

郑可:立足地方产业优势,谱写自主可控崭新篇章——天津银行信创实践之路


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。天津市积极推进自主创新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,设立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,为天津本地企业开展信创工作创造有利条件。天津银行结合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与业务发展需求,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生态建设,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传统转型,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自主可控能力,夯实安全生产基础,助力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天津银行 副行长 郑可

顺应大势:开启自主可控实践之路

天津银行作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商业银行,坚持以“时代、价值、问题、强基”为导向,结合中小银行资源有限的特点及行内现状,以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发展方向,制定信创建设四项原则,以此开启自主可控实践之路。一是统一规划,分步实施。统一制定信创架构整体规划,明确信创实施原则、步骤,制定信创技术栈规范,保障各项目合理落地。二是急用先行,长期可用。将当前和未来有机结合,优先开展关键和紧急业务系统的信创改造,同步开展基础性、战略性研究布局,最终实现面向自主可控的整体架构转型。三是统筹兼顾,厉行节约。统筹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,以目标为导向,统一设计规划,优化资源配置,在满足业务创新发展的同时,合理利旧,降本增效。四是底线思维,稳定可靠。在实施过程中,采用多技术栈、双轨运行、逐步切换、稳步推进等方式,以风险可控为基本原则,切实保证业务连续性。

谋时取势:积极布局架构升级

1.强化信创工作组织机制

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架构,成立“信创领导小组”,由董事长和行长全面领导信创建设工作,统筹协调各项资源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。二是加强信创人才培养,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。通过内部培训、外部培训和交流学习等方式,提高员工的信创意识和技能水平,培养信创领域人才。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,将信创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,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创工作,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。通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“战略指挥棒”作用,有效保障了信创工作落地落实。

2.明确信创工作技术路线

天津银行坚持规划先行,明确信创技术路线,收敛技术方向,降低试错成本。技术路线选择的关键点在于架构的兼容性、可靠性及可持续性,统筹考虑当前和未来,保证架构安全,降低切换影响。天津银行从“产品及生态成熟度”“行业成功解决方案”“运维保障能力”三个维度,按照“选型清单、测试分析、试点验证、纳入基线、持续更新”的步骤制定基础软硬件技术路线,从服务器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等多个方面,形成统一的架构基线。

3.制定信创工作总体规划

根据信创工作原则,天津银行按照“事务场景试点、核心系统下移、全面系统推广”的思路,制定了“三步走”的总体规划。一是技术验证,着重于事务场景试点。2021年是天津银行信创工作的起步之年,通过开展技术选型和验证,明确技术路线,选取风险可控的事务管理场景开展试点,通过真试真用总结建设经验,夯实自主可控建设基础。二是攻坚克难,着重于核心系统下移。基于技术验证成果,率先开展核心系统自主可控建设,同时对核心系统所必须的运行环境开展专项攻关,打造支撑业务发展的新引擎。三是应用拓展,着重于全面系统推广。基于前两阶段的信创建设经验,第三阶段以应用拓展为重点,在渠道、产品、管理等场景推广,全面提升应用系统安全可控能力。

积厚成势:释放科技动能,促进业务数字化升级

自信创工作开展以来,天津银行积极沉淀信创建设经验,围绕自主可控相关技术,已形成21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。积极扩大信创场景建设范围,推动信创取得实效,目前已涵盖渠道服务、客户运营、产品支撑、内部管理、数据分析等银行全链路场景,确保关键链路端到端的自主可控,已完成存款、贷款、支付等关键业务的信创改造,为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
1.基于全自主可控技术栈,打造“凝聚、通达、准确、高效、便利、安全”的办公生态

坚持科技支撑,率先开展办公系统的信创工作。以海光芯片服务器、麒麟V10操作系统、达梦数据库和宝兰德中间件等信创产品代替传统的运行环境,实现办公系统的全栈改造,使系统安全得到全面提升。目前,系统实现了准确实时的消息通知、灵活便捷的公文办理、快捷高效的事务审批,以及智能化的商旅服务等功能,涵盖了丰富的办公业务场景。通过持续优化,系统还实现了PC端及移动端的信息贯通,使办公场景线上、线下无缝衔接,形成了天津银行特色的“凝聚、通达、准确、高效、便利、安全”的办公生态。

2.采用自主可控“云计算+分布式”技术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,提升业务支撑能力

坚持科技领先,积极探索自主可控云原生、分布式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。基于自主可控基础设施构建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,实现系统由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的跨越式进阶。在基础计算资源层面,系统完全搭建在自主可控的云平台,采用自主可控数据库作为应用的数据管理软件。在应用层面,系统采用分布式、微服务的架构设计方式,通过自主可控中间件进行服务治理与管控,采用MQ、分布式高速缓存等技术组件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,确保系统在高并发、大数据量的场景下能够平稳运行。

目前,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已承载存款、贷款、支付、外汇等全量核心业务。在交易处理方面,可承载日交易量5000余万笔,比传统核心提升10倍。在并发量处理能力上,系统可达5000TPS,比传统核心提升25倍。在批处理方面,该系统在千万级的账户体量下,日终批处理时间大幅缩短80%,业务支撑能力显著提升。天津银行以“一平台、全场景、多产品”为理念,打造“智慧通”系列产品,构建生态金融发展新模式。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全面支撑该业务发展,支持100万户小微市场主体的高频交易场景需求,每天为580万客户提供近800万次的金融服务。基于自主可控技术打造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二等奖。

3.围绕“客户、业务、风险、事务”领域,持续拓展信创应用场景

坚持科技赋能,围绕“客户、业务、风险、事务”四大业务方向,聚焦自主可控解决方案中“有待验证”和“空白”的领域,全面拓展应用场景信创建设。在“客户”领域,搭建新一代移动门户拓展生态领域,实现自有渠道、自建生态、自控场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。在“业务”领域,紧跟业务发展趋势,深入挖掘客户需求,构建了新一代电票、代销金属等系统,实现产品服务的优化和升级。在“风险”领域,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并综合考虑行内现状,开展统一风控平台、反洗钱恐怖融资等系统建设,进一步加强业务风险防控能力。在“事务”领域,开展考核测评系统、智慧RPA等系统建设,不断提升工作效率。随着信创建设不断推进,应用场景持续扩展,自主可控技术已成为天津银行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业务高质量发展夯基垒石。

合力聚势:推进银行和产业融合发展

天津市信创产业聚链成群、蓬勃发展,已经汇聚了多家知名信创企业,形成了从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到整机终端全链条信创产品,是全国信创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。天津银行秉持“自主、开放、安全”的信创生态建设理念,与本地信创企业紧密合作,探索联合实验模式,整合信创资源,共同打造信创技术新生态。为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求,天津银行在数字办公、数据分析、数字场景、核心业务处理等方面培养了多个信创场景,为产业侧提供金融场景需求及验证,助力企业优化升级产品,研发更具有竞争力的信创产品和服务,不断推动信创产业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,在提升自身自主可控能力的同时,促进天津信创企业成长。

笃行而致远,惟实而励新。金融信创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,也将是一个长期逐步实现的工作。未来,天津银行将继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坚持科技自立自强。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多场景的应用建设,充分利用本地信创产业优势,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健康可持续的金融信创产业生态链,为金融业信创实施贡献力量,为天津市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,助力信创建设迈向新台阶,再上新高地。